当前位置:>>“十三五”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申报

附件2

“十三五”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  
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申报书 

 

 

申报单位:

申报单位层次:

合作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本科院校            □高职高专院校

                                

课程名称:

         中医内科学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 □公共课)

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所属一级学科门类/专业大类:

          中医学                   

所属二级学科门类/专业二级类:

         中医内科学               

所属专业

(专业课程填写):


         中医内科学               

课程负责人:

           谢春光                 

申报日期:

        2017530           

 

四川省教育厅 制

 



 

填 写 要 求

 

一、  本表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

二、  本表填写内容必须属实,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三、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四、  除特别说明外,所有填写数据截止日期为2017530日。

五、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情况

 

谢春光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4.03

 

研究生

专业技

术职务

教 授

学 位

博士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临床医学院

 

18980880132

电子邮件

xcg718@aliyun.com

通信地址

(邮编)

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7号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学情况

授课情况:1.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承担职责任务、授课学时数量、参学学生人数、取得教学成效等,文字描述,100字内);

担任五年制、七年制中医、中西医等专业《中医内科学》、《中西医临床内科学》课程的讲授老师,授课学时达100学时/学年。在教育理念上认为,对中医药现代人才的培养,应重视学生,理解学生,全面培养,注重传统中国文化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注重开发和挖掘学生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学生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既注重传统中医的传承教育,也强调现代西医学的发展教育。教学手段上,除灵活应用传统课堂教授、讨论方式外,主张应用现代传媒手段,采用学生更易接收的浸染式教学方式,进行润物细无声的中医学教学,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2.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情况(见下表)。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名称(不超过5门)

课程类型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中医内科学

专业课

8

5

2000

中西医临床内科学

专业课

8

5

300

中医内科学选论

专业课

4

5

500

中医内科学专论

专业课

4

5

150

 

 

 

 

 

承担实践研究情况: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

中医内科临床见习(本科)                 5    600

  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专题讲座(本科)       5    500

  中医内科毕业实习(本科)                 5    120

  中医内科毕业实习论文指导(本科)         5    120

  中医内科硕士、博士生、博士后带教         5    120        

  毕业论文指导(硕士、博士、博士后)       5     80

教学研究情况: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1.教学研究课题

1)“《中医内科学》特色自编教材(课题编号JGZX2015212016-2017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级特色教材专项 负责人

2.教学研究论文

1)王岚,黄亚会,谢春光,.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的模式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 15(3):17-19.
2
)郭静,谢春光,胡一梅,.中医学本科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新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时珍国医国药, 2016,27(7):1756-1758.
3
)郭静,万鹏,胡一梅,黄睿臻,王岚,谢春光基于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2):1-2.
4
)谢春光,郭静,胡一梅,.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的中医临床卓越医师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 2016(44):21-22.
5
)由凤鸣,谢春光,郭静,.中医肿瘤学研究生培养思路与模式[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17(2):18-18.
6
)郭静,谢春光,李燕,.对导师制教学模式中班导师所起作用的体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17(2):31-32.
7
)左小红,胡一梅,谢春光,于建立夜间开放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17(s1):17-18.
8
)郭静,谢春光,胡一梅,.关于七年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估体系构建的实践和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4):7-9.
9
)郭静,谢春光,胡一梅,.关于医院科室教学质量星级考核评估体系的探索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17-18.

3.教学表彰

1)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九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7  排名第二

2)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九届校级教学成果 二等奖 2017  排名第一

3)网络课堂《中医内科学》二等奖  2008  成都中医药大学

4)获“华神优秀导师奖” 2003年 华神基金委员会

5)获“巴蜀青年科教英才”2000  四川省人事厅

4.主编规划教材

1十三五《中医内科学》副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

2)全国中医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临床思维》 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二版 副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4)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中西医临床内科学》(ISBN978-7-5067-5492-7)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7

5)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ISBN978-7-5132-0846-8)《中医内科学》 副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7



2.课程团队

人员构成(含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外聘教师、教学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支持服务人员等)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

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承担的工作

备注(如联合申报请在本栏目中注明所在高校

谢春光

1964.03

教授

博导

中医内科学

本、硕、博的理论及临床教学

 

王飞

1963.10

教授

博导

中医内科学

本、硕、博的理论及临床教学

 

谭万初

1956.01

教授

硕导

中医内科学

本、硕的理论及临床教学

 

李胜涛

1968.02

教授

硕导

中医内科学

本、硕的理论及临床教学

 

梁超

1962.08

教授

硕导

中医内科学

本、硕的理论及临床教学

 

岳仁宋

1964.12

教授

博导

中医内科学

本、硕的理论及临床教学

 

张怡

1967.10

教授

硕导

中医内科学

本科生的理论及临床教学

 

孙鸿辉

1966.09

副教授

中医内科学

本科生的理论及临床教学

 

雷鸣

1964.11

教授

硕导

中医内科学

本科生的理论及临床教学

 

王宗勤

1964.05

副教授

中医内科学

本科生的理论及临床教学

 

王海松

1966.09

副教授

中医内科学

本科生的理论及临床教学

 

殷丽平

1976.10

副教授

硕导

中医内科学

本科生的理论及临床教学

 

伍文彬

1981.12

副教授

硕导

中医内科学

本科生的理论及辅导答疑

 

暴鹏

1974.08

讲师

中医内科学

本科生理论教学及辅导答疑

 

杨晗

1984.01

讲师

中医内科学

本科生理论教学及辅导答疑

 

李斌

1987.01

讲师

中医内科学

本科生理论教学及辅导答疑

 

富晓旭

1988.02

讲师

中医内科学

本科生理论教学及辅导答疑

 

曾进浩

1989.02.

讲师

中医内科学

本科生理论教学及辅导答疑

 


3.合作单位情况

序号

合作单位名称

项目负责人

合作内容

1

 

 

 

2

 

 

 

3

 

 

 

……

 

 

 


4.教学内容与资源

4-1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中医内科学

课程网址

http://210.41.222.215/

上线平台

平台名称: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创新能力平台

类型:□爱课程网 □其他国家级平台 省级平台 □校级平台

覆盖学生

总数:6000人,其中已注册的在校学生          6000 ,非在校学生:       人,经过在线学习已获得学分学生:    

在线点击量(人次)

30000/

开设年限

  2014  年开设,目前已开设  3 

总学时

90

总时长

60小时

总学分

5

 

序号

视频名称

时长

主讲教师

 

1

总论

40min

王飞

 

2

感冒

80min

王飞

 

3

咳嗽

80min

王飞

 

4

哮病

80min

孙鸿辉

 

5

喘证

80min

孙鸿辉

 

6

肺胀

80min

孙鸿辉

 

7

肺痨

60min

王飞

 

8

心悸

80min

孙鸿辉

 

9

胸痹

80min

杨晗

 

10

厥证

80min

孙鸿辉

 

11

不寐

80min

孙鸿辉

 

12

痫病

80min

孙鸿辉

 

13

胃痛

80min

王海松

 

14

痞满

80min

孙鸿辉

 

15

呕吐

80min

张怡

 

16

噎膈

60min

孙鸿辉

 

17

痢疾

80min

孙鸿辉

 

18

泄泻

80min

孙鸿辉

 

19

便秘

80min

孙鸿辉

 

20

胁痛

80min

李斌

 

21

黄疸

80min

曾进浩

 

22

积聚

80min

孙鸿辉

 

23

鼓胀

80min

王宗勤

 

24

眩晕

80min

王飞

 

25

头痛

80min

王飞

 

26

中风

80min

孙鸿辉

 

27

瘿病

80min

谢春光

 

28

水肿

80min

孙鸿辉

 

29

淋证

80min

孙鸿辉

 

30

癃闭

80min

孙鸿辉

 

31

郁证

80min

孙鸿辉

 

32

血证

80min

王飞

 

33

痰饮

80min

殷丽平

 

34

消渴

80min

谢春光

 

35

内伤发热

80min

王飞

 

36

汗证

80min

富晓旭

 

37

虚劳

80min

孙鸿辉

 

38

痹证

80min

孙鸿辉

 

39

痿证

80min

孙鸿辉

 

40

痉证

80min

孙鸿辉

 

41

腰痛

80min

暴鹏

 




4-2 课程内容

课程完整教学内容简介、章节安排、学时分配、重点和难点、考核方式等。

一、教学内容简介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脏腑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本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疾病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常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内容,以及了解部分疑难危重病证的治疗法则。

二、章节安排

    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分别介绍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生五气(风、寒、湿、燥、火)、脏腑、气血津液等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各论分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肝胆系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等40个常见病证。

三、学时分配

总论教学时数为1学时,其余内容自学。各论介绍40个常见病证的概述、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后附文献摘要等内容。各论教学时数为89学时,总论、各论教学时数共计90学时。

四、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以现行“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为基准,精心筛选40个病种重点讲授。讲授的重点与难点是不同章节病证的证候特点、病因病机、鉴别要点、辨证要点及证治方药,讲授的核心是“理法方药”贯穿一线,构建起学生对各病种的基本诊疗思路与方法。

五、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可分为平时考核和课程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包括教学资源浏览记录、随堂测试、课堂讨论、单元定期测试等;课程考试则是检测学生整体学习该课程情况的正式测验题,包括客观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和主观题(判断分析题、简答题、病案题),其中平时考核占30%,课程考核占70%

 

4-3 课程资源

相关教学资源储备情况

在原来四川省级精品课程、四川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不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并融入“新”的教学成果,随着“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不断更新,及时调整网络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现课程资源已涵盖中医内科学学教学内容,包括将教学相关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教学录像等上网并保持内容的及时更新,并开通网络在线讨论和答疑,建立教学互动机制,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站内的课程资源,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基本资源

一、课程概况

(一)教研概况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2&id=1

(二)课程简介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2&id=2

二、师资队伍

(一)课程负责人简介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3&id=3

(二)主讲教师简介 http://210.41.222.215/TeacherList.aspx?mid=3

三、课程资源

(一)教学大纲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4&id=50

(二)教案 http://210.41.222.215/TPList.aspx?mid=4

(三)参考书目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4&id=5

(四)授课录像 http://210.41.222.215/VedioList.aspx?mid=4

(五)授课教案 http://210.41.222.215/TPList.aspx?mid=4

 

拓展资源:

一、实践教学

(一)病历书写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5&id=7

(二)临床见习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5&id=8

(三)教学门诊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5&id=46

(四)实习大纲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5&id=49

(五)案例式教学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5&id=9

二、教学研究

(一)教学项目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5&id=9

(二)教学论文 http://210.41.222.215/EdcationPaperList.aspx?mid=6

(三)教学成果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6&id=12

(四)教学研讨会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6&id=13

(五)PBL教学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6&id=14

(六)教学门诊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6&id=15

(七)考试评价与改革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6&id=16

三、教材建设

(一)教材建设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7&id=17

(二)教辅书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7&id=18

四、创新栏目

(一)实验室介绍 http://210.41.222.215/SubItems.aspx?mid=8&id=19

五、互动教学

(一)在线复习与测试 http://210.41.222.215/InteractiveTeaching.aspx


5. 教学设计与方法

5-1教学设计

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情况

一、课程定位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了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知识,将理、法、方、药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掌握较完整的中医内科诊疗方法,建立中医诊疗思维模式,在中医学生辨证论治思维方式的形成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本科专业及中医八年制、九年制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完成教学计划、实现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干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辨证能力等基本技能。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发展转变,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加强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和引导,重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未来医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2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安排及课程教学手段、方法情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按照本大纲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难点,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提问式、悬念式、举例式等方式进行教学,突出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使学生加强学习任务的责任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利用在自主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鼓励争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学习,缩小学生与临床的距离,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教师选择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典型医案,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同学提问讨论为辅,主要是教会学生获取四诊及辨证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以医案的感性认识及兴趣;以文字、表格、病证图片、观摩教学、习题测试和临床病例、临证演练等形式制作教学课件。


6.教学评价与影响

6-1教学评价

6-1-1 自我评价(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介绍、影响力分析,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收到了兄弟院校多位专家的好评,登录平台后,可以看到清晰简洁的页面;在资源建设方面,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资源,避免教师重复工作;在操作方面,简单易用。平台可操作内容包括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案例式讨论学习、模拟测试、创新论坛、创新性实验研究以及教师的辅导答疑等。使用班级涉及我校五年制中医学、中医定向、中西医、针灸推拿等专业及中医学特色李斯炽班,七年制中医学、中西医、吴棹仙班、八年制中医学、九年制中医学,共计66个班级,覆盖学生人数约1500/年,网站点击次数约30000/年。

 

6-1-2 学生评价(填写学生的评价意见)

 “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网络式教学平台2013年正式运行以来,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且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热情较高,教师与学生反馈良好。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的开设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辨能力,授课内容通过图像、视频、文字等技术变为立体化教学,搭建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一个“随时学、随地学、随心学”的途径,有利于学生更早地接触临床,更早熟悉接诊技巧、辨证论治的思路,更好地融会贯通现有知识。综合满意度较高。

 

6-1-3 社会评价(课程面向社会开放后,相关人员的评价)

课程组师资队伍构建合理,授课内容全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得当,网络资源完善,功能齐全,使学习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站内的课程资源,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同时,该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体现,真正发挥了资源共享平台的优势。

 

 

 

 

6-2 效果与影响

课程教学效果及影响概述

在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原有四川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结合中医内科学的课程特点,构建了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网络式教学平台。近年来随着网络平台的维护更新,不断融入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教学内容,并融入的教学成果,随着国家规划教材的更新,及时调整网络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现课程资源已涵盖中医内科学学教学内容,包括将教学相关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教学录像等上网并保持内容的及时更新,并开通网络在线讨论和答疑,建立教学互动机制,学生通过身份认证后就可以阅读网页内容,下载学习资料,通过互动模块中的讨论区创新论坛与教师进行互动,增强课下线上师生间交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站内的课程资源,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运行至今,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点击率约为30000/年。目前已获批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着多媒体网络化远程教育的逐步成熟,进一步扩大了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














7.支持与服务

学校支持措施:

学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制定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校教字[2004]107号文)、《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质量与创新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校字[2008]86号文)、《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工作奖励办法》(校教字[2008]24号文),并有相应配套实施政策,保证人、财、物、管各方共同促进精品课程建设。

1.学校教务处设有专门质量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建设和管理,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精品课程项目的建设。

2.在课程建设经费的保证上,按上述政策文件学校给予启动费及配套建设费。

3.为保证课件的制作质量,学校专门成立了精品课程课件制作室,负责教师课件制作和网络课程建设指导。

42005年起,学校将质量工程项目包括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同级教学改革成果和科研成果认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5.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单位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及教学改革等在同等条件下均给予政策倾斜。

6.学校对各级精品课程立项及经建设验收合格的精品课程进行奖励。

7.自文件颁布以来,学校已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延伸了教学课堂,丰富了学习手段和方法受到校内外学生的欢迎,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激发其它课程教师创建精品课程的积极性,促进学校教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

课程共享和学分互认情况:

 

 

8.承诺与责任 

1.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2.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3.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课程负责人签字:

                                               学校公章:

                                                   日期:

 

9.课程审核情况

申报

院校

初审

意见

 

 

(签字盖章)

       

省级

专家

组评

审意

 

 

专家组组长(签字):

       

教育

厅审

批意

 

 

四川省教育厅

       

 

“十三五”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 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申报